搜尋結果

查詢關鍵字 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    搜尋結果共 122 筆
No. 論文名稱 作  者 期  數
1 三藏與女性的相遇:取經途中與女性關係之變化 康士林 19
2 湯瑪斯‧哈代短篇小說中的傳染、狂舞症、先天性感染及婚姻制度 劉涵英 19
3 丁托列托畫筆下對抗瘟疫的聖人--聖洛克:另一個基督 柯士達 19
4 疫起「實線」逐步口譯國際事務議題課程:主題式與溝通式口譯教學之探討 林虹秀 19
5 Level-1日語活動設計初探 陳姿菁 19
6 對外西語課堂中的感謝語用探討 劉姿妤 19
7 文化回應教學法與文化特異溝通模式學習觀察研究:以跨境德語雲端協力寫作為例 許書珊 18
8 運用 ARCS 動機理論融入外語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:以初級日語讀本課程為例 蔡佩青、魏世杰 18
9 以台灣法語學習者為對象教授法國哲學導論:全方位教學法 馬朱麗 18
10 進階法語教學裡的跨文化溝通 劉政彰 18
11 德語學習者在德語劇排練時的學習策略及技巧 ―以《三文錢歌劇》為例 唐英格、薩百齡 18
12 拉法耶特夫人與二十一世紀的 電影改編:從《蒙邦希耶王妃》(1662) 到《公主與她的情人》(2010) 林德祐 18
13 約翰•濟慈與佛法: 苦與離苦 許惠芬 18
14 中世紀藝術中的朝聖者 柯士達 18
15 新冠疫情下的「鬼滅」奇蹟:《鬼滅之刃》中的疾病書寫、愛、殘酷與慈悲 沈美雪 17
16 問題導向學習法在跨文化溝通課程中的應用:在 2020 年全球疫情大流行下以西班牙網路訊息為例的教學活動 杜東璊、劉姿妤 17
17 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發展趨勢與熱點分析(1950-2021) 李潔、林飛、黃潔 17
18 外國偵探小說的義文翻譯:以阿嘉莎.克莉絲蒂的《三幕悲劇》為例 施喬佳 17
19 伊莎貝‧阿言德與其著作《寶拉》:疾病、死亡及希望 耿哲磊 17
20 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焦慮:讀《莊子》和《物性論》 卡特羅 17
21 佩魯吉諾《最後的晚餐》:其聖經和藝術淵源 柯士達 17
22 資訊科技導向的跨文化義語教學 陳奕廷 17
23 用語藝教創造力:多元識讀導向的大專英語教學 蘇文伶 16
24 增進詞彙趣味教學法 鮑朱麗 16
25 援用 OPI 概念的教學初探──以非日語系初學者為例── 陳姿菁 16
26 全球之日語教育現況──兼以臺灣為例──(三) 何欣泰 16
27 醫療口譯員的培養與實務探討:以39天的實踐為分析案例 笹岡敦子 16
28 論《陶泥的天空》中的混雜的文類及重建記憶之省思 楊瓊瑩 16
29 以洗腳作為歡迎儀式:多梅尼科‧迪‧巴托洛溼壁畫之研究 柯士達 16
30 盧克萊修關於大自然詩歌 卡特羅 16
31 德國當代作家齊格飛.藍茨作品的主題:家鄉、正義與職責、人性 王美玲 15
32 《聯合報》與《紐約時報》新聞標題之語用互文 謝健雄 15
33 日本〈武士道〉之初探-以對大眾之教化探討其德目之多樣性 何欣泰 15
34 無所不在的文明餘緒:《等待野蠻人》 鍾淑玫 15
35 德語初學階段之學習困難及英語對德語學習之語言遷移 鄭安安、顏徽玲 15
36 大學第二外語教材研究──以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「基礎日文」自編教材為例── 蔡嘉琪 14
37 創造性翻譯:帕斯兩篇杜甫譯詩 王品翔 14
38 國際醫療口譯的專業實習省思 笹岡敦子 14
39 經典重譯與譯者風格變化:《The Old Man and the Sea》余光中兩譯本的對比研究 郭聰 14
40 「後現代主義」的缺席:1980年代《玫瑰的名字》在中國大陸的跨文化轉譯 盧嫕 14
41 台北「文化混雜性」再現-以《五星級魚干女》為例 黃詩嫻 14
42 一齣喜劇,兩種笑點-德語喜劇電影字幕翻譯中的順應 徐安妮 13
43 「東方米蘭朵」- 果多尼《女店主》的跨文化演繹 陳奕廷 13
44 德維爾小說《瘟疫與霍亂》中穿越時空的書寫 林韋君 13
45 斷裂/回歸/想像:析論《柳的四生》之家國符碼 張彣卉 13
46 一篇二十世紀德語小說在今日中國的接受:徐靜蕾的電影對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》的改寫 李依瑾 13
47 台灣大學生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-以輔仁大學非日語專攻學習者為對象 許孟蓉 13
48 生手與新手的帶稿同傳產出特徵:以中英財經議題為例 楊承淑 12
49 探討日本高等教育之變革與因應對策-以〈邁向學士課程教育建構〉諮詢報告書為中心 許孟蓉 12
50 吟唱《內城區藍調》:圈內外人的個人與社群創傷 錢欽昭 12
51 圖尼耶小說《金滴》中牧羊少年的遷移與追尋-圖像與符號的觀看之旅 林韋君 12
52 「義國孤兒」-論Metastasio「中國英雄」的跨文化改編 陳奕廷 12
53 探析外語教學中文化能力的培養:分析西語文化教材 黃韵庭 12
54 探討西班牙語檢定考試(DELE)閱讀測驗中動詞的使用情況 呂羅雪;林恆卉 11
55 普遍語言思潮中的漢語圖象-萊布尼茨的漢字研究與通用字符理想 盧怡君 11
56 全球之日語教育現況-兼以臺灣為例(二) 何欣泰 11
57 漢學與中國學:全球化時代中國語境下英語專業的發展自覺 黃立鶴 11
58 翻譯學習動機之意涵與研究架構 彭健銘 11
59 文化本質與文化類型對跨文化國際教育的意涵 張善禮 10
60 從中西文化互動研究探討西語組「E-Plan文化解析」單元 耿哲磊;杜東璊;舒小珠 10
61 E-Plan(多媒體)應用與語言學習-以中西翻譯為例- 李素卿 10
62 語意範疇研究中的原型觀點-以德語介係詞über的語意分析為例 盧怡君 10
63 台灣技職院校應用外語系四技英文寫作課程-設計、執行、與展望- 陳瑋瑜 10
64 譯與易之間-從功能翻譯的視角檢視E-PLAN腳本的德譯 徐安妮 10
65 以放聲思考法探討高低成就學生的英文翻譯策略與錯誤 林紫玉 10
66 從「從舊到新」的功能原則談華語與英語「引介句」的對比分析(下) 湯廷池 9
67 產學合作對外語學習之意義-以輔大為例 羅燦慶 9
68 以溝通式翻譯輔助大學全英語教學之探討 陳雅齡;廖柏森 9
69 海峽兩岸口譯比賽之效益與影響評析:台灣觀點 汝明麗 9
70 大一學生對校內英語能力檢測態度初探 彭貞淑;陳麗卿;許健哲;李素貞 9
71 多元化訓練模式英文口語教學成效之探究-以輔仁大學大一英文課程為例 鄭愛倫 9
72 談非外語系大班級第二外語課的教學策略 葉聯娟 9
73 戲劇教學與創意方法應用 李瑞媛 9
74 中国大陆跨文化交际学发展回顾 臧宇 9
75 從「從舊到新」的功能原則談華語與英語「引介句」的對比分析 湯廷池 8
76 我國與教廷之文化交流關係(2004-2008) 杜筑生 8
77 時間觀與跨文化交際 鄭立華 8
78 “產學研”相結合的實地調查-以“當代中國女性的審美觀”爲例 楊曉敏 8
79 試論芥川龍之介第一部「切支丹物」《煙草和魔鬼》的意義 賴振南 8
80 歷史記憶、憂鬱、視覺圖示-論述瑟巴爾特的作品《暈眩,感觸》 王美玲 8
81 跨領域法語教學策略-以政經領域課程之輔助閱讀訓練爲例 沈中衡 8
82 由西方早期傳教士的傳教策略來看《程氏墨苑》四幅教理圖:「天國/新天新地」概念之傳遞 黃渼婷 8
83 司馬遼太郎的中國觀-有關流民文化的探討 黃翠娥 7
84 電腦翻譯記憶軟體對齊功能的適用文本類型分析-以TM/Win及Trados爲例 聶筱秋;郭俊桔 7
85 跟述訓練與外語教學 楊承淑;鄧敏君;陳韶琪 7
86 歐中相遇的跨文化之理解:17世紀傳教士漢學的形成以及傳教士與道家/道教之接觸 黃渼婷 7
87 《竹取物語》中相關“殺”的解讀-從“帝王搶婚”章段管窺作者創作玄機 賴振南 6
88 能指性的搬演場域:羅蘭巴特書寫音樂 洪力行 6
89 法文恭維用語探討與教學應用 蔡倩玟 6
90 索緒爾語言學對跨文化研究的啟發 陳永禹 6
91 歌德《維特》的接受與影響:菲特列希•尼可萊《少年維特的喜樂》及烏里希•朋茲多爾夫《少年威波的新煩惱》 王美玲 6
92 烏托邦的千種面貌:初探摩爾的《烏托邦》對德國烏托邦概念與文學的影響 黃渼婷 6
93 台灣的翻譯專利之現況分析 陳欣蓉 6
94 義大利國內利益與歐中紡織貿易衝突 張孟仁 6
95 遺留在大溪地的那份愛-試探高更«諾亞 諾亞»與相關畫作身分認同之議題 張彣卉 6
96 語言馬賽克及其生物基礎 王士元 5
97 新世紀臺灣語言學研究之展望 戴浩一 5
98 論跨文化研究對外語院系發展所具之綜合功效 羅燦慶 5
99 一個法律語料庫的誕生和運用 梁倩雯 5
100 交流與融合-特龍貝棣與索緒爾的語言學觀 陳永禹 5
101 指涉國籍的英語專有名詞之語言形式及語意變化 劉小梅 5
102 他者•創傷•再現:亞裔離散女性藝術家之歷史記憶與身體書寫 簡瑛瑛;陳淑娟 5
103 語言與現代人的演化 王士元 4
104 語言學典籍漢譯史 姚小平 4
105 英文文法外一章:音節劃分法 傅一勤 4
106 綜合素質觀照下的翻譯能力 譚載喜 4
107 從心理空間理論看極短篇、絕句與短詞共有的一條文則 曹逢甫 4
108 特龍貝棣《人類語言共同起源說》之前言 阿夫雷德‧特龍貝棣 ; 陳永禹;蔡雅菁;黃顯媛 4
109 淺談索緒爾與雅柯布森對現代語言學的貢獻 王士元 3
110 羅曼•雅可布森(1896-1982)論失語症 洪振耀 3
111 校對《兒童語言、失語症及語音通則》初譯稿之心得 魏思齊 3
112 兒童語言、失語症和語音通則 羅曼•雅可布森;陳永禹 3
113 葛雷哥與時代的信仰 傅玉翠 3
114 台日技術力之比較研究 劉慶瑞 3
115 語言學的回顧與前瞻 王士元 2
116 漢語聲韻調的時長特徵:普通話和廣東話之語料庫比較研究 彭剛 2
117 事體結構認知對閱讀成效影響之探討 呂羅雪;盧慧娟 2
118 引自基督教聖經之西班牙文短語 何萬儀 2
119 宗教電影中的視覺景觀——耶穌傳記影片的女性凝視 張瓈文 2
120 中日口語言談訊息結構的比對分析 楊承淑 1
121 東吳大學語言中心推動外語自學小組織規劃機制與執行階段研究 趙佳音 1
122 〈星落秋風五丈原〉的敘事詩特質—中國、日本、西方三者素材的運用 黃翠娥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