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
ChatGPT融入「簡明語言」翻譯課程之實踐研究 |
吳素汝 |
23 |
2 |
APP 輔助學習對低成就日語學習者學習成效及自主學習能力影響之初探 |
陳姿菁 |
23 |
3 |
初級日語作文課中的協同寫作教學實踐研究 |
李桂芳 |
21 |
4 |
探討 GPT-4 在日語翻譯與日文寫作之問題點 |
何欣泰 |
21 |
5 |
由學習者建構語言知識的課程嘗試 —以初級日語課程之認識日語語音 為例— |
王怡人 |
20 |
6 |
Level-1日語活動設計初探 |
陳姿菁 |
19 |
7 |
運用 ARCS 動機理論融入外語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:以初級日語讀本課程為例 |
蔡佩青、魏世杰 |
18 |
8 |
新冠疫情下的「鬼滅」奇蹟:《鬼滅之刃》中的疾病書寫、愛、殘酷與慈悲 |
沈美雪 |
17 |
9 |
援用 OPI 概念的教學初探──以非日語系初學者為例── |
陳姿菁 |
16 |
10 |
全球之日語教育現況──兼以臺灣為例──(三) |
何欣泰 |
16 |
11 |
大學第二外語教材研究──以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「基礎日文」自編教材為例── |
蔡嘉琪 |
14 |
12 |
台北「文化混雜性」再現-以《五星級魚干女》為例 |
黃詩嫻 |
14 |
13 |
台灣大學生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-以輔仁大學非日語專攻學習者為對象 |
許孟蓉 |
13 |
14 |
全球之日語教育現況-兼以臺灣為例(二) |
何欣泰 |
11 |
15 |
試論芥川龍之介第一部「切支丹物」《煙草和魔鬼》的意義 |
賴振南 |
8 |
16 |
司馬遼太郎的中國觀-有關流民文化的探討 |
黃翠娥 |
7 |
17 |
跟述訓練與外語教學 |
楊承淑;鄧敏君;陳韶琪 |
7 |
18 |
中日口語言談訊息結構的比對分析 |
楊承淑 |
1 |
19 |
東吳大學語言中心推動外語自學小組織規劃機制與執行階段研究 |
趙佳音 |
1 |
20 |
〈星落秋風五丈原〉的敘事詩特質—中國、日本、西方三者素材的運用 |
黃翠娥 |
1 |